《武融觀察》一道城市治理的考題 流動攤販“流”向何方?夜市經濟“活”在何處? |
| 時間:2025-11-03 09:15:51 來源:武進新聞 作者:陽湖網 |
|
一邊是大學城流動攤販激增引發(fā)的占道經營、環(huán)境臟亂與實體店經營困境;另一邊,曾是網紅打卡地的夜市大排檔卻面臨客流下滑的挑戰(zhàn)。面對城市管理新課題,相關部門正從“以堵為主”轉向“以疏為重”,醞釀設立新的疏導點。那么,這一轉變能否在保留城市“煙火氣”的同時,找到多元利益的平衡點呢?來看今天的武融觀察。 每天夜幕降臨,常州科教城南地鐵口周圍便煥發(fā)出不同于白日的生機。數百家攤位陸續(xù)擺開,霓虹閃爍,吸引著大量大學生和市民駐足。不過與夜市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鳴新路周邊實體餐飲店鋪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鳴新路餐飲商戶
陳先生:現在攤販十分影響我們營業(yè)情況,我們所有的商家店里面都沒有人,而他們小攤販攤位上是人滿為患的,晚上環(huán)境臟亂差。 鳴新路餐飲商戶
溫先生:出來吃飯的學生基本去小攤了,他也不往你店里去了,前面流量都擋住了,你還有生意嗎。 事實上,每天攤販們沿街擺攤,不僅導致道路擁堵,大量油煙滿天飛,噪音污染也嚴重干擾周邊居民休息。 學府名門花苑居民:這半夜的話有那個喇叭叫嘛,一直在叫聲音挺大的,我們要是關上門關上窗戶的話就稍微好一點。 同時,部分流動攤位衛(wèi)生狀況差,食客隨意丟棄垃圾,油污和食物殘渣遍地。無論是附近居民還是環(huán)衛(wèi)工都是怨聲載道。 路段環(huán)衛(wèi)工
姚同海:油污難清還洗不掉,我們見到頭太大了,凌晨十二點就來搞衛(wèi)生,搞到凌晨四五點。 而在距離科教城南地鐵站不到1公里的常州大學城夜市大排檔,同樣面臨著人流稀疏的困境,不少經營戶也反映這與游攤競爭有關。 常州大學城夜市大排檔經營戶:就是說有一個攤位就截一個人對吧,那我們這邊哪還有啥人了,那以前我們這邊就是人擠人嘛,很多人就有的堅持不下去,那就到外面去擺攤呀。 常州大學城夜市大排檔于2016年開業(yè),最初正是為疏導周邊流動攤位而設立,一度成為網友推薦的常州旅游“打卡地”。前兩年人氣火爆時,日均客流量達七八千人次,周末及節(jié)假日甚至超過兩萬。但近期日均客流量已下滑至兩三千人次。 在各方反饋中,有人對常州大學城夜市大排檔的物價和租金提出質疑。記者調查發(fā)現,該夜市共有183個小攤位,分為10平方米、15平方米和28平方米三種規(guī)格。2016年開業(yè)時,所有攤位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50元,2019年和2023年根據協議分別上漲5%。而在今年9月續(xù)簽時,租金則下調了5%。 常州大學城夜市大排檔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胡立鋒:最起碼一個我們在這個大學城夜市,安裝了天然氣工程,然后天然氣上面,每家每戶都安裝了天然氣泄漏探測裝置,我們消防上面也安裝了報警設施什么的,環(huán)保上面我們也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工作人員每一周對食品安全進行抽檢檢查的。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也發(fā)現,部分攤位疑似存在私下轉租行為,導致實際租金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管理方表示將對此展開調查并處理。 面對當前流動攤位困境,簡單的驅趕已非解決之道。近期,湖塘鎮(zhèn)鳴凰片區(qū)管理辦公室連續(xù)召開多場座談會,旨在搭建溝通平臺,傾聽各方訴求。 10月24日,湖塘鎮(zhèn)鳴凰片區(qū)管理辦召集常州大學城周邊30余名流動攤主代表進行座談。他們中既有為謀生尋找出路的攤主,也有不少想體驗生活的人。據統(tǒng)計,目前常州大學城流動攤位主要集中在鳴新路和滆湖路,數量在400個左右,攤主每日營業(yè)額普遍在500元以上,部分甚至達到兩三千元。 流動攤販代表:每天800多元1000元這樣子,也有五六百元的時候,我們肯定想原地收費,因為生意已經做出來了呀,你打散了就要從頭來做嘛,他弄了疏導點我肯定支持呀,那規(guī)劃一點更好,這樣能做長久嘛,擺在路口,肯定不會長久的。 在綜合各方意見后,一個更具規(guī)模與規(guī)劃性的疏導方案逐漸成形。鳴凰片區(qū)管理辦計劃新設三個疏導點,各有側重:銀谷廣場門前廣場可依托現有商業(yè)體,嘗試形成聚集效應;科教城北廣場門前廣場和亞太財富中心停車場則有望分流地鐵口的部分人流,開辟新的消費區(qū)域。 湖塘鎮(zhèn)鳴凰片區(qū)管理辦綜合行政執(zhí)法科科長
劉長春:既要考慮交通便利,又要考慮不產生噪音擾民,然后還要考慮到游攤的市場,綜合選址選了這三個點位,我們前期已經摸過他們的那個初步信息,一個是身份信息,還有一個他們的健康信息,下一步就是對他們的業(yè)態(tài),結合各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把控,所有的游攤就是通過預選進入疏導點,對于沒有進入到疏導點的游攤,我們下一步要開展專項整治,進行取締,我想這個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們會注重長效管理。 10月28日,湖塘鎮(zhèn)鳴凰管理辦又召集常州大學城六所高校保衛(wèi)處負責人進行座談。據了解,目前六所高校在校學生總數超過8萬人。盡管學校食堂基本能滿足學生夜間就餐需求,但仍難以完全阻止學生外出消費。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保衛(wèi)處處長
金建平:比如說食品安全問題,比如說經濟糾紛問題,比如說一些治安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學校非常希望與地方政府相向而行,共同來做好這項工作,學校也會主動積極在校內對學生進行正向的引導和教育,引導學生去一些正規(guī)的場所去進行消費。 記者從湖塘鎮(zhèn)鳴凰管理辦最新獲悉,目前區(qū)鎮(zhèn)兩級已共同成立整治工作專班,細化整治任務、明確實施步驟。 湖塘鎮(zhèn)鳴凰片區(qū)管理辦主任
高軍:流動攤販的治理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我們按照我們制定的初步方案來講,我們現在倒排計劃,我們的目標是在11月底能夠基本有一個,這個攤位能夠進行規(guī)范的一個過程,達到社會共治的目的。 編后:疏導點之后,“導”向何方? 從流動攤販與實體店的直接競爭,到管理方通過座談凝聚共識,再到規(guī)劃多個疏導點,體現出治理思路正從“堵”轉向“疏”。然而,“疏”之后如何“導”,才是真正的考驗。新推出的疏導點方案,不再是簡單劃地,而是注重多元布局與前期溝通。這三個新疏導點能否在保留城市“煙火氣”的同時,實現秩序、安全與活力的平衡,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