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江蘇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fā)改委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guān)于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相關(guān)部門積極支持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學校在教育管理和人員、場地、設施設備等方面的優(yōu)勢資源,開展學生課后服務。武進中小學課后服務也在2019年春季新學期第二周2月25日正式實施,全區(qū)各校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尋求破題之道。本期新觀察將帶您關(guān)注課后服務的武進“解法”。
人力多方合流
積極發(fā)動教師大學生志愿者參與 下午三點半,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全區(qū)各中小學校的孩子們都從教室里魚貫而出。一隊孩子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走向校門口翹首等待他們的家長;另一隊孩子則分別走進不同的教室,參加課后服務。長期以來,中小學校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不匹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如今課后服務的開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長的接送難題和孩子的安全問題,還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家長:比較安全,放在外面晚托班小孩要出來不定心。本來是報到外面的,后來聽說學校里有就放到學校了。 家長:我家媳婦沒有時間回家很晚,我們又沒有文化,教孩子寫字不會,老是打電話給孩子媽媽影響工作,就放在了課后服務。 家長:在家寫作業(yè)不太自覺,還是通過學校的管理方式比家里要更好一些,在學校之后效果確實比家里面好。 課后服務開展僅一個多月,已經(jīng)獲得不少家長點贊。這背后是不少老師的默默付出。下午三點半過后,記者走進戚墅堰實驗小學,在很多班級內(nèi)看到,不少學生仍在座位上閱讀課外書籍或完成當天的作業(yè),有老師在一旁照看、指導。該校老師陳娟娟告訴記者,今年春季開學,學校就向老師們發(fā)起了課后服務的招募令,全校90名老師全員參與到了課后服務中。在家人的支持下,陳娟娟主動報名參與,承擔起照看學生的各項事宜。 戚墅堰實驗小學老師
陳娟娟:我們學校是全員參與,所以三周才輪到一次,我覺得這已經(jīng)對我們老師來說大家都參與,不算什么能夠克服。 除了本校老師積極參與外,常州大學附屬小學還在常州大學的支持下招募了26名大學生志愿者。下午一放學,來自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大學生蔣宜彬就會來學校教孩子們畫畫,或者帶他們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戲。 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
蔣宜彬:我覺得這些孩子們都有一種童真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很開心,包括他們送給我的這些東西我就覺得很感動。 常州大學附屬小學共有505名學生報名參加了課后服務。但學校在課后服務開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每周一下午全體老師的例會,總會有一部分老師缺席,影響業(yè)務學習與交流。結(jié)對校常州大學得知該情況后,開始招募大學生志愿者,他們在每周一下午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前來參與課后服務。 常州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
曾旦: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他們主動找到我們,他們也在關(guān)注學生課后服務這個事情,也表達了想一起參加課后服務的意愿?,F(xiàn)在有常州大學大學生來從事這項工作,學校也是非常放心的。 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輔導員
席帥:針對不一樣的群體,一年級的學生在我們志愿者服務的過程當中可能是更需要有耐心和小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六年級的話更多的在乎他們學業(yè)上的問題,很多志愿者有特長可以在這邊展示。
“社團+托管” 課后服務“提檔升級”
除了普惠性服務,全區(qū)不少中小學校在課內(nèi)素質(zhì)拓展課程的基礎(chǔ)上,還為有特長的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既滿足家長需求,也能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 雪堰中心小學是武進典型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占比較高,放學后家長接學生難題尤為突出。為了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學校推出“升級版”課后服務。下午4點,雪堰中心小學正式放學。隨著大部分學生的離校,教室、興趣活動室和操場反而熱鬧了起來。低年級學生認真聽著繪本課,中高年級的則做著作業(yè),具有學校特色的書法、繪畫、排球等社團活動也開展地如火如荼。 雪堰中心小學教師
秦曉渠:第一個我們在工作階段里面,應該保證我們學生的安全,第二個我作為一名美術(shù)專職老師的話,給他們更多的藝術(shù)方面的教學,可以提升他們各方面的素養(yǎng)。 在星河實驗小學分校,240多名學生放學后沒有離校,他們或是走進課后服務課堂或是來到操場參加體育社團,曲棍球、排球、舉重等體育項目火熱進行。學校還根據(jù)低中高年級,安排同學們在不同時間段參加活動,低年級從下午4點到5點20分,中年級是4點10分到5點30分,高年級是4點30分到5點50分。 星河實驗小學分校學生
袁依琳:放學后我來打曲棍球,我熱愛曲棍球這個項目。 經(jīng)過一段實踐的探索,不少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正不斷“提檔升級”,大致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單純性托管,第二種是社團,第三種是先社團后托管。執(zhí)教人員除了本校老師以外,學校還會聘專業(yè)人士,整合教育資源,確?;顒有Ч?。 戚墅堰實驗小學副校長
蔣敏華:我們放學時間是3:30左右,一直到5:30有兩個小時,我們就按時間段。作業(yè)40分鐘一段,然后活動一段,再加上閱讀一段,再做一會兒作業(yè),穿插式的進行課后服務。 戚墅堰實驗小學校長
韋艷青:開展了一段時間以后,對學生進行摸底調(diào)查。孩子們喜歡怎樣的形式和內(nèi)容,我們再做改進。如果孩子有這方面需求,我們再整合,老師配備資源上面再做進一步思考。
多所學校率先試水校內(nèi)課后服務 根據(jù)《武進區(qū)關(guān)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意見》,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期間,可安排學生集中完成作業(yè)、參加社團活動、自主閱讀交流、專題教育等活動,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幫助。但要堅決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事實上,在學生課后服務全面推開之前,我區(qū)已有學校率先一步“試水”。 廟橋小學共有學生1300多名,90%以上都是新市民子女,許多家長忙于生計,不能準時接孩子放學。因而有部分學生要在校內(nèi)等待很長時間,最晚離校的要接近晚上六點。 如何保證孩子在校內(nèi)的安全,充分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從2017年11月起,廟橋小學開始開展課后志愿服務。每到放學時間,學校大門附近的“三閑書屋”內(nèi)就會熱鬧起來。七八十名家長無法按時接學送的學生聚集在這里閱讀或完成家庭作業(yè),由住校教師志愿者輪流管理。教師戴玲就是青年教師課后志愿服務隊一員。 廟橋小學教師
戴玲:看著孩子在天寒地凍的時候,冷風冷雨里等家長真的是于心不忍。我們領(lǐng)導和志愿者教師就組織了課后服務活動,在過程中一二年級更多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三四年級我們更多關(guān)注的是學習上的拔高,各位老師也會給與學生幫助。 相比廟橋小學,戚墅堰實驗小學在類似的課后延時服務上經(jīng)驗更為豐富。學校早在2007年就已開始探索,從流動書屋到四點鐘課堂,都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記者從區(qū)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區(qū)共有54所小學、32所初中全面實施了課后服務。這項工作的開展,也讓不少孩子從校外輔導機構(gòu)回到了學校。 戚墅堰實驗小學學生:參加課后服務不會的,可以問老師,也可以跟同學們交流。 戚墅堰實驗小學生:因為在校外課后輔導班,老師看的不是很仔細。剛好也沒有爸爸媽媽接,所以爸媽就把我放到學校課后服務了,不會的也可以問下老師,老師也會講解。 廟橋小學校長
蘭秀成:課后服務是一個民生工程,要取得社會和家長的認同和支持。 據(jù)了解,區(qū)教育局每周都對不同的學校進行調(diào)研,確保各校課后服務有序開展。 區(qū)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長
莊驊:從目前我們的情況來看,基本做到了家長認可,學生滿意,學校積極參與。下一階段我們將深化課后延時服務這項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內(nèi)校外兩種資源,豐富學校的課程設置,充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編后】 課后服務這種模式的試行,雖然初衷只是為了解決孩子們的安全和家長們的監(jiān)管難題,但如果能夠形成長期并且科學的做法,必然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應。在課后服務的這條路上,我們找到了“解法”,武進的課后服務正從完成作業(yè)、自主閱讀,向著體育、美育課程“全面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