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工人每天忍著惡臭連續(xù)清淤6小時
在這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仍有一群人他們每天穿著非常厚重的連體褲,在戶外淤泥中艱辛的工作著,也有一群人他們穿著棉衣棉褲穿梭于冰火世界,今天的《冰與火之歌》讓我們一同去感受一下他們共同的辛勞。
上午9點,記者來到位于牛塘鎮(zhèn)的漕溪浜時,清淤工人楊長林已經頂著烈日在散發(fā)著陣陣惡臭的河道里工作了將近4個小時,再有兩個小時他才能跟工友換班。只見他拿著高壓水槍在河道內緩慢前進,一點點將河底和河岸上的淤泥沖刷到河道里稀釋,很是辛苦。楊長林告訴記者,漕溪浜不同于以往清淤的河道,不僅垃圾多,而且淤泥深,一般情況下,淤泥深度都超過了1米,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2米,一個不小心陷進去,動都不能動,再加上,河道內臭氣熏天,時間長了,很容易就頭暈、惡心。
清淤工人 楊長林:這個河主要有味道,不知道是什么味,很難聞,有的時候吃不消在溫度高的情況下,要是溫度低,人好受一點。
眼前的楊長林皮膚黝黑,臉上掛著汗珠,身穿厚厚的皮質連體褲和厚雨鞋,上面有很多斑斑點點的淤泥塊。他告訴記者,自己干清淤這項工作已經快20年,但即便干了這么長時間,還是無法習慣夏季干活時的痛苦,悶熱、惡臭、再加上蚊蟲的叮咬,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他的意志。
清淤工人 楊長林:我們干到六點的時候,在下面整個都是蚊子,不好搞。我們干到晚上六點半就不干了,吃不消。我就隨便拉開給你看看,它這布都能叮進去,蚊子厲害得很。你看這紅點,這背后還更多。
牛塘鎮(zhèn) 居民:早上很早就來,來了就來是做了,飯吃了一下,休息一下就來了,工作的時間多,確實很辛苦。我們現(xiàn)在看到了現(xiàn)狀,就了解了。
今年以來,我區(qū)大力推進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僅牛塘鎮(zhèn)今年就要完成莊橋浜、躍進河、漕溪浜等5條河道的治理工作。當前,還有很多向楊長林這樣不懼高溫、堅守崗位的一線清淤工人,正在為武進的治水工作奉獻著點滴的力量。
一門之隔溫差近60度:冷庫裝卸工夏日穿冬裝
陳柳敏:現(xiàn)在是上午的九點鐘,我們的體感溫度可能已經達到了近四十度,所以大家出門的時候都會輕裝上陣。但是在我身邊的這位查師傅卻穿起了冬天的棉衣棉褲,我們來問一下這是為什么。查師傅,為什么你今天要穿這么多這么厚的衣服呢?
凌家塘冷庫裝卸工 查衛(wèi)安:馬上要進庫里面拿貨嘛,出貨的。所以必須要配備齊全,保護自己的身體。
查衛(wèi)安是凌家塘冷庫的一名裝卸工,負責二樓的兩個冷庫。進庫前,需要全副武裝,一條發(fā)熱護腰也是必備之物。他說,冷庫的這道門就像兩個世界的分界線,門內是零下二十度,門外則近40度,溫度相差近60度。為了盡可能減少在冷庫里工作的時間,查衛(wèi)安已經對每一種貨物的存放點非常熟悉了,進去后就不用再花時間來回找了,可以迅速地直接提貨盡快出冷庫。
凌家塘冷庫裝卸工 查衛(wèi)安:一天進庫大概一百多次,近兩百次,最長的時候要(在里面)二十多分鐘,將近30分鐘。
凌家塘市場冷庫容量有3萬多噸,主要為市場經營戶提供肉類、水果、副食、海鮮等的低溫、保鮮儲存。在冷庫工作的八名裝卸工,他們在挑戰(zhàn)烈日炙烤的同時,還要承受寒冬一般的煎熬,在“冰與火”的世界里保障食品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