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圓夢行動”起航 慈善總會走訪貧困學子家庭 |
時間:2024-07-31 20:18:46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時值盛夏,金榜題名,十年寒窗,撥云見日。一批莘莘學子即將步入夢寐以求的大學,一張張承載夢想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了考生們手中。喜悅之時,有人選擇旅游放松,有人選擇擁抱社會,勤工儉學。而一些家境貧困的學子卻還在為那一張隨著錄取通知書一起寄來的學費明細犯愁,學費和生活費的雙重壓力“懸”在這些學子和他們家人心上。由區(qū)慈善總會、教育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的“圓夢行動”再度起航,幫助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子圓夢大學。今天上午,區(qū)慈善總會率先走訪了兩戶困難家庭,結(jié)對兩名準大學生。 區(qū)慈善總會會長張建新一行首先來到南夏墅街道南苑小區(qū)的張劍濤家中了解情況。畢業(yè)于省武高的張劍濤,今年高考以理科632分被中國海洋大學材料類專業(yè)錄取,喜悅的同時,想到家庭情況,一家人難掩心頭的焦慮。 張劍濤 爺爺去世比較早,奶奶腿腳不方便,就我爸一個人上班,媽媽要在家照顧我和妹妹兩個人,我爸基本沒有休息,而且還是兩班倒,一天上十幾個小時班。 母親沈葉川告訴記者,雖然他們是本地人,而且多年前拆遷安置到了小區(qū)里,但是由于早年給孩子爺爺看病欠債,當時的拆遷補償款都用來償還債務(wù)了。因為要照顧一雙兒女,尤其女兒才六歲,她只能空暇時間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全家的經(jīng)濟壓力都在父親肩上。 張劍濤母親 沈葉川 他總是覺得爸爸很辛苦,他也想自己努力一點,最起碼讓爸爸壓力不用那么大,每天上十幾個小時,生病也不敢請假,因為他爸爸從來不敢請假,哪怕發(fā)燒,就像疫情的時候,發(fā)燒很厲害了,也不敢請假,就說上一天班就能解決家里一天的開銷。 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讀好書,這是夫妻倆的心聲。好在兒子張劍濤很爭氣,學習上從來不用父母操心,還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做些家務(wù)。在張劍濤看來,困難是短暫的,未來是光明的,坎坷與磨難只會讓他更堅定更強大。 張劍濤 讀書是個人的事情,無論在什么時候,只要認真去讀,和家庭沒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資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如果有這筆圓夢金,生活就不需要更多的向家里索取,暑假的時候也可以去打打零工,給家里減輕負擔。 在詳細了解張劍濤家的情況后,區(qū)慈善總會表示會結(jié)對資助他圓夢大學。 與張劍濤同樣幸運的還有橫林鎮(zhèn)順莊村的吳涵益,畢業(yè)于橫林高中的吳涵益今年以文科535分被蘇州城市學院檔案學專業(yè)錄取,吳家的困難始于一場意外。 吳涵益父親 吳紀勝 2010年的一天中午,我從家里騎車去上班,發(fā)生車禍,我直接暈過去了,到醫(yī)院醒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下半身沒有知覺了,本來我是家里的頂梁柱,出了事之后,只能靠老婆負擔整個家庭。 吳涵益母親 崔華輝 我就是在街上幫別人縫縫補補,弄弄拉鏈,做這個時間自由一點,他是腰椎以下不能動了,做這個工作,時間方便一點,還能照顧他,有的時候還要陪他去醫(yī)院。 2010年的這起車禍,當時對方保險不全,只賠付了幾萬元,而吳涵益的父親做手術(shù)和康復治療,十年間已經(jīng)花了接近50萬元,哪怕是小康家庭也經(jīng)不起這樣的折騰和打擊,但是吳涵益從小就很懂事,并沒有自暴自棄。 吳涵益母親 崔華輝 可以說她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都是她自己拼出來的,興趣班、補習班從來沒上過,她也知道家里的情況,雖然我辛苦一點,但是我很欣慰。 如今吳涵益家里的收入來源就是母親崔華輝做裁縫的微薄收入和父親吳紀勝每月七百多元的低保補貼,區(qū)慈善總會了解情況后表示,吳涵益的大學學費不用愁,他們會給予幫助。放下后顧之憂的吳涵益也表示,自己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吳涵益 主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考研考一個好點的學校,以后找個好點的工作,多賺點錢。 從2006年開始,“圓夢行動”已經(jīng)連續(xù)開展了18年,通過區(qū)慈善總會救助、社會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等方式,累計幫助548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共發(fā)放資金1215萬元。 目前,區(qū)教育局已統(tǒng)計出30余名貧困大學新生名單,區(qū)慈善總會和《生活連線》記者將逐一對這些學生家庭進行走訪摸底報道。據(jù)悉,2024“圓夢行動”仍采取區(qū)慈善總會救助、社會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等方式,資助對象為考取本科、戶籍地為武進的貧困學生,符合條件的將獲得每年5000元助學款及2000元生活費。如果您身邊有貧困學子需要幫助,也可與區(qū)慈善總會聯(lián)系,電話:86318030 863185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