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小菜園,我們再去小公園看看。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資源功能、生態(tài)功能和經濟功能。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在大批河長的努力下,治水效能顯著提升,不僅水環(huán)境好了,岸邊也更美了。在武進國家高新區(qū)北區(qū)賀北社區(qū),最近就出現了一個河長自建“小花園”,讓蔣家浜煥發(fā)不一樣的生機,一起來看。
微風吹拂,沐浴著溫暖的春光,56歲的志愿者河長王錫洪正在蔣家浜志愿者河長驛站旁的“小公園”里忙碌著,修枝、剪葉……。此前,這里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如今換上了“綠衣裳”,用上了“白護甲”。而這“小公園”,全是由王錫洪親手打造而成。 記者:這些在哪兒來的? 志愿者河長王錫洪:這個都是麗華南村老小區(qū)改造,這些都不要了嘛,我就叫我的工人去拖了近200塊磚,反正他們也都是扔掉的,我們拿過來可以用嘛,兩百多塊這里我都能鋪到了。 記者:那現在你是要把這里全部鋪完嗎? 志愿者河長王錫洪:要鋪完,不然下雨天不好走。那邊還有花的,還沒長出來,這個花我買了靠兩百塊錢,網上買的草坪籽,現在人在這里多舒服呢。 環(huán)境優(yōu)美、心情自然舒暢。今年是王錫洪成為賀北社區(qū)志愿者河長的第五個年頭。無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每天沿河巡查,檢查河道水體狀況是他每天的第一要務。王錫洪介紹,自從去年社區(qū)為他們打造了志愿者河長驛站以后,工作的便利性大有提升。有了這個“避風港”,王錫洪就開始琢磨怎么讓其更加舒適,所以除了把驛站旁進行了花園式改造,還在岸坡規(guī)整、沿線綠化等方面花了大功夫。 志愿者河長王錫洪 以前這里都是村民種的菜呀之類的,還有釣魚的,后來跟社區(qū)反映,他們就跟種菜的商量,村民也就同意了。弄了之后肯定要弄好一點,像菱港路翻新,那里有桂花樹之類的,蔣書記跟我說那里有桂花樹要弄掉了,我們就去弄了八九棵過來,現在都活了。 除了種草、種樹,王錫洪還想著徹底解決附近工業(yè)園區(qū)堆放建筑垃圾的陋習,所以又向社區(qū)反映,并且得到了大力支持后,把路基和墻面等硬件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 志愿者河長王錫洪:靠路邊的都是我撿起來的都是磚,我一塊一塊用耙斗耙的,然后用翻斗車拖到邊上,以前都是垃圾,他們就往那里一堆,現在他們過來看著也不好意思再來倒了。人家都說小洪,你把這里弄得像公園似的。 賀北社區(qū)居民:以前是草弄得一塌糊涂,這個河長他來弄得很好。環(huán)境好了,沒有人倒垃圾了,那邊也弄得很好,這邊也弄得很好,走路也能走了,真的是小花園了。 河長工作做一日不難,難的是365天不怕枯燥,盡心竭力,而居民的認可和河道的清澈就是他們堅持的動力。為了讓治水工作更加有效,王錫洪還自購鐵鏈、細網等材料制作打撈工具,用于打撈浮萍和垃圾,如今,蔣家浜在他細心照拂下,常年散發(fā)著健康的生態(tài)氣息。 志愿者河長王錫洪: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賀北社區(qū)人,自己的家園,自己愛護?,F在老百姓的覺悟也蠻高的,環(huán)境弄好了,大家都跟著做了,我看了心里也舒服的。 賀北社區(qū)河長制工作負責人
賀文龍:他這個人工作比較踏實,蔣家浜周邊的環(huán)境治理都是利用他自己的空余時間做的。不管是工作態(tài)度還是工作的熱情,也帶動了我們周邊居民對河道的愛護。我們社區(qū)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7條,通過社區(qū)黨員志愿者或者居民志愿者河長制來推動整個社區(qū)的治水工作,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居民參與到河道治理和管理工作中來,把河道治理得更加清潔美麗。 水清岸綠風景美,離不開每一個像王錫洪這樣兢兢業(yè)業(yè)的志愿者河長的努力。下一步,賀北社區(qū)將通過更多的典型,帶動全民治水,共建美好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