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算盤“打”出創(chuàng)新 戚東小“珠心算”融入日常教學 |
時間:2020-10-20 20:27:16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那么,除了雕塑藝術,如今學珠心算的孩子也不少,您別小看這小小算盤,也是咱們古老傳統(tǒng)文化技藝中的一門絕學,為了更好的讓孩子們學會應用,戚墅堰東方小學還專門給孩子們開設了這門全新的課程,下面就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看看孩子們學的怎么樣吧。 戚東小三(3)班
何一帆:我覺得學習珠心算很有趣,需要手眼心腦手的一起配合。平時我在家經(jīng)常練習,我覺得我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了。 戚東小二(1)班
劉佳楠:一年級學了,一到10的撥珠,也會撥連加連減的算式,撥珠子很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口算算得很快 “珠算”一詞最早見于漢代徐岳撰的《數(shù)術記遺》,簡單來說,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數(shù)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手指撥珠,進行運算的一門計算技術,而這項傳統(tǒng)技術最讓人驚嘆的是,只要熟知相關的技巧,計算人只要聽到題目報數(shù),或者是看到計算題型,就可以很快將答案寫出。 戚東小三年級珠心算骨干教師
沈陳文 珠心算就是把算盤播的時候同時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里,說簡單點就是在自己的腦子里打算盤,把它形成一種心算的過程,如果能夠堅持天天練,每天練上10到20分鐘,大半年就能形成這個心算。 今年開始,戚墅堰東方小學把珠心算與日常的數(shù)學課程整合融通,同時有機的與數(shù)學學科活動融合,在活動中營造珠心算“體驗場”,延伸珠心算“學習場”,讓孩子們走出校園也能繼續(xù)鞏固所學。 戚東小三年級珠心算骨干教師
沈陳文 我們每次在課上要教計算都會跟珠心算結(jié)合,數(shù)式該怎么練,口算該怎么練,然后在算盤上又是怎么寫的可以相互結(jié)合在一起,在回家的時候還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說打白字,全盤清三盤清九盤清。 戚東小數(shù)學教導副主任
王莉 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氣氛更活躍,學生回答問題更有創(chuàng)意,更有自己的思想,八年的扎實研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探究的事業(yè),有力的促進了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和計算能力的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