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東:千里支教路 三尺講臺情 |
時間:2020-09-11 20:29:31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 |
|
昨天是教師節(jié),很多老師都收到了來自學生以及家長的祝福與禮物,不過有一位老師,他率先做的,是把自己的祝福送到千里之外,他就是潘家小學副校長何銀東,他的身上又有什么不一樣的故事?來看報道。 現場畫面:何銀東跟安康漢濱區(qū)培新小學黨支部書記汪寶群視頻聊天。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今天是教師節(jié)嘛,我想起咱們培新小學的一起的同事,我準備了我們這邊的特產百合,你收一收。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培新小學黨支部書記
汪寶群 祝潘家小學集團的所有老師領導,教師節(jié)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也歡迎潘家小學的老師到咱們學校來做客,咱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何銀東為什么會跟陜西省安康市的一所小學有聯系呢?事情還要從2018年11月說起,他作為援陜安康支教組組長,帶領12名老師前往安康支教,其中6名在漢濱區(qū),6名在平利區(qū)。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剛開始過去,頭腦里是一片空白,因為對那邊一無所知,因為最近這十年當中,我們是第一批,不知道他們到底需要一些什么,缺一些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摸著石頭過河。 作為支教組的組長,何銀東很快與當地教育局進行溝通,根據支教老師的特長,開展教學活動,但僅僅帶課還是遠遠不夠的。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我們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加的是一種理念,還有思維上的碰撞。跟當地的學校,教學也好,辦學也好的溝通,管理上的交流,然后我們就開展了一些講座,幫他們帶一帶社團,根據特長,比如說有的帶一些足球隊,有的幫他們弄機器人。 何銀東支教所在的培新小學,教學條件相對比較好,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基層學校的教學設施情況,何銀東帶著一些支教老師去了農村的學校摸底。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屬于陜南,地貌屬于山林地帶,到鎮(zhèn)上的學校,雖然只有十幾公里,但是彎彎曲曲的山路,過去的話,時間比較長,一般都有兩個小時,當時我們去的鄉(xiāng)下的第一所學校是大田小學,它本來是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初中的,然后現在只有五位學生,而且其中有一位還是學前兒童。 通過實地走訪,何銀東發(fā)現這樣的情況,在陜南地區(qū)并不是少數,而當走進學生的家中,看到他們的生活情況,他再一次震驚了。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都是屬于留守兒童,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或者爸爸媽媽都是有殘疾,干不了重活的,留在家里面,只有爺爺奶奶照顧他們,有的家庭真的是非常困難,走到家里去,可以說家徒四壁,泥土房,磚瓦房,里面是二三十年前的擺設。 何銀東和其他支教老師組成了愛心隊伍,經常自掏腰包買食物、生活用品等去孩子家中探望,并將情況向武進區(qū)教育局相關領導進行了匯報,很快,武進區(qū)教育局發(fā)動黨員開展了“點亮微心愿、實現小夢想”的公益活動。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有一個小學叫烏埡小學,那邊學生還比較多的,有14個學生,我就做公益活動就拍了一些照片,有些照片發(fā)到朋友圈之后,有好幾個朋友就問我,我們能不能資助他們,有一位朋友還專門在元旦趕到了安康,去看望那個學生和家庭,然后當場就進行了結對和資助。 同時,何銀東他們還拍攝錄制了援陜之歌MV《讓教育綻放新的光芒》和留守兒童微電影《爸爸,你在哪兒》,在常州、安康兩地受到了廣泛關注。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有一戶人家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我拍攝的《爸爸,你在哪兒》的片子里面,我讓這個孩子當了主角,想通過我們的綿薄之力吧,改變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或者說帶動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發(fā)動更多的人,擴大一些影響,讓他們知道當地孩子的生活情況。 為了感謝武進支教老師的努力,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教體局專門設立了“漢濱區(qū)關愛少年兒童先進個人”獎項,何銀東率先獲得該獎項,并且獲“漢濱區(qū)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何銀東說,他執(zhí)教24年,獲得過很多獎項,但是這兩張獎狀讓他覺得沉甸甸的。 潘家小學教研處主任
秦旭峰 通過何校長支教的經歷,真的讓我深受感動。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但是發(fā)揮著我們?yōu)槿藥煴砭ぞI(yè)業(yè)無私奉獻這樣的品格,也帶動著我內心非常想去做這樣的一件事。 支教近兩年的時間,由于吃不慣當地以酸辣麻為主的食物,何銀東瘦了六七斤,至今還在調理腸胃。不過他說,這段支教經歷,是他人生中收獲的巨大財富。 潘家小學副校長
何銀東 我相當于一個使者一樣,橋梁一樣,我把他們也帶過來了兩次,我們這邊的校長副校長也過去了一次,相互之間就有了這樣一個來往。支教的這段經歷是一種使命,也是我人生當中無法估量的人生財富,跟那邊小朋友相處下來,我內心是幸福的,是無法忘懷的。 三尺講臺守初心,千里支教獻愛心,在何老師身上,我們看到為人師表的那份責任與愛心,支教老師們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將教育理念帶到當地,更多的是推動整個教育業(yè)往前發(fā)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平等的教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