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同齡人》楊新成:退而不休 深耕美食 |
時間:2019-10-12 20:20:48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 |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有這樣一批人,他們陪伴共和國一起成長,是時代巨變的見證者。系列報道《共和國同齡人》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禮嘉的楊新成。 現場
青果巷某食品店負責人:這是椰絲紅豆的、芝麻的、玫瑰的。 楊新成:品種蠻多的。 青果巷某食品店負責人:這是小麥葉打的,像我們焦溪這邊,東邊都是小麥葉打的,不是艾草做的。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我們常州人都喜歡吃甜,不管是我們的芝麻糖、梨膏糖、大麻糕還是蘿卜干,香甜脆嫩就是四大特點,也離不開這么一個甜。 楊新成對常州美食如數家珍,2016年,退休多年的楊新成,受邀參與編撰《常州名吃》系列叢書。 1949年農歷七月二十八,楊新成出生在上海,1956年跟隨母親回到武進禮嘉,66年初中畢業(yè)后,進入禮嘉公社建東大隊當了一名材料員,后來兼職協(xié)助開展團支部工作,工作之余開始寫稿。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1972年的一天)夜里面特大暴雨,我們生產隊里面,當時的倉庫,面臨要倒塌的危險,村民們不顧生命安全,搶救集體的糧食。第二天我就把當時的情況,寫了一篇新聞報道,寄給當時的武進縣人民廣播站,幾天之后播送了這篇稿子。 這次報道的成功,讓楊新成與新聞結緣,1982年,他被工作調動到了縣廣播站當專職報道員。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鼓舞了我這個年輕人,從這篇稿子之后,我就把當地的好人好事,就是寫成稿子寄給武進縣人民廣播站,開始了我的新聞生涯。江蘇省以前有個《服務導報》,還有一個《每日橋報》,都派我擔任駐常州記者站的新聞部主任,我?guī)资陙韺懥藥浊男侣剤蟮馈?BR>現場
蘭陵冬神梨膏糖廠廠長
王勝利:一共我們有羅漢果、枇杷膏、還有胖大海、薄荷總之有13種中草藥。 2009年楊新成退休,告別了新聞事業(yè),開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我走訪了200多家食品企業(yè),對我們常州的食品行業(yè),有深層次的了解:我們常州的大麻糕、常州的芝麻糖、常州的梨膏糖,有名氣的。這個吃的東西,我都進行了整理、進行了挖掘,并且我發(fā)現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批老字號的單位。 除了編纂成書,幫助一些產品申請非遺項目以外,楊新成還積極下鄉(xiāng),尋找深耕于田間地頭的美食。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金壇的湖里面、溧陽的山區(qū),我專門有個駕駛員,幫我開車到深山老林,去挖掘這種傳統(tǒng)的產品,像溧陽的板栗、金壇建昌的紅香芋,還有溧陽的扎肝、烏米飯、風鵝等等,挖掘創(chuàng)新,使他們的生意不斷在擴大,這些產品銷到全國、銷到國外去了,所以我感覺到我這個工作呢,很有意義。 多年走南闖北的經歷,讓楊新村對于祖國70年的交通發(fā)展尤為贊嘆。 同期聲
共和國同齡人
楊新成:從改革開放之后,看到了我們國家發(fā)展很快,比如說我的老家禮嘉公社的建東大隊,當時很貧窮,沒有一條好的路,像現在經過改革開放之后,就是省道、國道都穿城而過,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交通也發(fā)達了,這是我親眼經歷的我們偉大祖國的變化。接下來我還要編 楊老先生負責編纂的第二本《常州名吃》已經完成收集,即將進入采訪、寫作了。這是他的新征程,相信我們的祖國也將以70年發(fā)展為積淀,騰飛得更加高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