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大爺心衰 誤以為是感冒 |
| 時間:2019-01-11 20:34:55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 |
|
相信大家都聽過心衰,其實心力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終階段,心衰的預后很差,死亡率也非常高,但是由于心衰的癥狀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認識心衰的身體信號,對保護心臟健康尤為重要。近日,常州三院就收治了一名誤以為自己是感冒的心衰患者。 今年73歲的李大爺幾天前受涼,出現咳嗽、胸悶、氣喘的癥狀,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便去社區(qū)醫(yī)院掛了一點消炎藥,沒想到一直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一度出現喘不過氣的癥狀,被120送到了常州三院急診。 患者
李大爺:不行啦 就是好像沒氣了 只進不出了 喘不過來了 沒有辦法了 常州三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靜:最主要的就是一個腦鈉肽比較高,它是一個急性心衰的標志物,正常值是小于35,他有680,挺高的了,提示他這個可能是一個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狀態(tài),他同時還合并有一些體征,包括頸靜脈怒張,然后雙下肢的水腫。 據醫(yī)生介紹,李大爺4年前曾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術后心臟一直沒有問題,因此也沒往心衰這方面想。目前,李大爺經過治療,心慌、胸悶等癥狀已經明顯好轉。 常州三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靜:主要是強心,利尿,神經內分泌這些治療,治療以后患者的胸悶,心慌的癥狀明顯好轉,肺部感染也控制得比較好。目前患者的癥狀可以平臥了,本來是只能半臥。現在也不喘了,咳嗽也好轉多了。 心衰容易誤診
老人出現四種癥狀請留意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fā)動機,如果在經過長時間的高負荷運動后,往往就會產生心肌的損傷,泵血功能就會下降,輸出的血液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要,并且還會形成回血不足,這種狀態(tài)就稱為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目前,我國成年人心衰患病率達0.9%,患者近400萬例。終末期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很高,5年病死率達60%。 常州三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靜:比如說出現咳嗽,胸悶,氣喘,你可能以為是感冒或者是肺炎,它可能是一個左心衰的表現。另外第二個比如說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有的人會誤以為是消化道的癥狀,比如說胃腸炎什么的,但其實這個是右心衰的癥狀。 除了咳嗽、氣喘和食欲不振,尿少、水腫和精神、情緒異常也是心衰的癥狀,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腦供血不足情況,心衰的時候,心輸出血量會下降,這會進一步加重腦缺血癥狀。如果沒有仔細診斷,很容易被誤診為老年性精神病、腦腫瘤、腦卒中等。 常州三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王靜:它常見的誘因主要有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血壓控制的不好,處于一個應激的狀態(tài),或者勞累了,另外就是情緒激動,所以我們要去除這些誘因,避免受涼,避免情緒大的波動,避免血壓特別高,平時要監(jiān)測血壓。 現在生活當中,患有心臟疾病的人有很多。在冬季這種寒冷的季節(jié)里,自己要積極做好預防措施,減少情緒的波動,保護好心臟,防止心力衰竭出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