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家長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上課是否認真,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是什么?直接問孩子?向老師打聽,還是最后看考試成績?最近,網上流傳一種方法,那就是看孩子鉛筆盒里的橡皮。這是怎么個說法呢?來看記者的調查報道。 配音:網上流傳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橡皮形狀規(guī)整,說明孩子上課不開小差,認真聽講;如果是這種攔腰截斷型,說明孩子經常走神,容易分心;如果是“麻子臉”,說明整節(jié)課都沒好好聽。那么,孩子們的橡皮真有這樣的情況嗎? 現場聲:連線記者
譚論 今天我來做一個調查 把你們的橡皮擺在桌子的中間 讓阿姨來檢查一下 好不好
配音:記者在我區(qū)一所小學的四年級班級做了一個調查,發(fā)現80%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橡皮形狀規(guī)整,表面平滑,沒有任何被掰斷、摳挖、涂抹的痕跡,一看就是小主人細心呵護使用的。 同期聲:學生1
每天用完之后把它放到文具盒里面 而且上課的時候不要玩它
不要用鉛筆頭戳它 配音:不過,也有不少殘缺和毀容的橡皮。看這塊橡皮,被小主人用刀切成了多邊形。還有的橡皮,上面有鉛筆戳過的洞眼,有的則中間凹陷,一看就是被小主人蹂躪過的。 同期聲:學生2
我不小心把它掰到了 記者:是上課弄的嗎? 學生2: 嗯
記者:那上課會經常拿在手里玩嗎
學生2:會 同期聲:學生3 掉地上我會撿起來 放在這里 記者:上課會去玩它嗎
? 學生3:偶爾會去玩一下
記者:玩的話會不會影響到上課或者聽不到老師講什么呢 學生3:會的
同期聲:記者:為什么要切它呢?
學生4:好玩 一塊橡皮的啟示 家校聯(lián)動共助學生成長
配音:老師表示,用橡皮的形貌去判斷學生上課是否開小差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些低年級的孩子,上課時的注意力不集中,只要是擺在桌面上的文具,他們都有可能不自覺的拿在手上玩。 同期聲:馬杭中心小學老師
虞麗華 上課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會手不停 有點小動作 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橡皮他們也是剝剝弄弄 有的時候還會搓搓橡皮泥 相對來說成績好的小朋友 會學習的小朋友
他的習慣一般都比較的好 文具的一些愛護程度也會比較好的
其實從橡皮可以反映出小朋友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況 配音:針對上課玩文具的情況,老師也會給小朋友立一些規(guī)矩,讓孩子們知道,文具是學習的好伙伴,這樣上課開小差的現象會減少很多。老師也建議家長在選文具時要用心,盡量選擇簡單實用的文具,越是花里胡哨的文具越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上課分心。 同期聲:馬杭中心小學老師
虞麗華 家庭方面和學校方面共同的來引導小朋友 上課 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手盡量不好動
多動動腦子 演播室:除了看橡皮,家長還可以看看孩子們的書本和作業(yè)本上有沒有涂鴉,不過,這些方法都只能作為參考,不是絕對的。家長想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跟老師多溝通交流,家校聯(lián)動,一起糾正不良習慣,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