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 四萬人齊聚楊橋廟會 |
時間:2018-03-26 20:19:49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前黃楊橋廟會,而今年正好舉辦十周年,吸引客流超過4萬人,為歷年來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上周六早上9點不到,前黃楊橋老街上已經(jīng)聚滿了游客和村民,大家摩肩接踵迎接廟會表演隊伍。太平庵門口,開場節(jié)目《乾隆皇帝下江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游客:乾隆皇帝乘龍船在河里巡游,然后帶著眾妃子。讓我們見識到了當時年代的場景,感覺非常開心。 “格格”扮演者:楊橋的人民非常熱情,這也是我今年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心情非常愉快。 楊橋廟會向來以豐富的表演形式吸引廣大的游客和當?shù)乩习傩盏膮⑴c。其中“掮輪車”“調犟牛”“調三十六行”已被列為市級非遺。“調三十六行”,就是將民間的三十六個行當,分別由村民口念本行臺詞,手拿勞動工具,穿著戲服,穿街走巷,祈求國泰民安,年年豐收。連同這些表演在內,形成最隆重的“走會”。今年的走會綿延十里路程,近2小時,共400多人參與表演,吸引游客總量超過4萬人。 游客:現(xiàn)在我走過去,看到這個老傳統(tǒng),我也來體驗一下。感覺這個節(jié)日搞得很好,要是一年有兩三次就好了,讓外面更多的人,外地來的人,來感受楊橋文化。 據(jù)悉,楊橋廟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極具傳統(tǒng)江南特色。而廟會的舉辦地楊橋,在歷史的風雨浸洗中依然保留了珍貴而濃郁的傳統(tǒng)村落風貌。廟會期間的老街熱鬧非凡,傳統(tǒng)美食豆腐花、楊橋米酒香氣四溢,傳統(tǒng)手藝糖畫、泥人生動有趣。 豆腐花賣家
范加榮:我是三代祖?zhèn)魅肆?,這些工具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泥人糖花賣家
王智慧:讓大家看一看好多年的傳統(tǒng)手藝。 游客:我們喜歡這些古老的東西,所以到老街上來看看的。很有文化的內涵。
十年廟會
文化繼承與發(fā)揚 在今年的“走會”中,細心的市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年輕的面孔。如傳統(tǒng)項目“調犟?!保巡辉偈钱敵醯睦蠋煾?,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輩壯小伙。 游客:好像年輕化了,今年好像都是小孩子,去年的時候沒有這么多學生(參與)。 據(jù)廟會主辦方介紹,楊橋廟會曾中斷60年,于2009年恢復。為了讓這一民俗更好的發(fā)揚光大和傳承下去,從去年十一月份開始,楊橋就修建了非遺展廳和非遺名錄館。 楊橋匯演組織者
楊生大:我們楊橋的廟會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是我們楊橋廟會,解放后恢復的第十周年。 在前黃鎮(zhèn)政府和楊橋村委的支持下,二月初八廟會當天,還特別舉辦了兩臺文藝匯演來展示楊橋民俗文化。廟會這個集聚了各種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舞臺,無疑也成為了最好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主力。 楊橋匯演組織者
楊生大:現(xiàn)在我們培養(yǎng)了第一替代,第二替代,年紀輕的。唱楊橋,還是小學生編排了一個三句半,很吸引人。所以現(xiàn)在年輕人也參與到傳承古老文化的隊伍中來。
這樣盛大又極具江南傳統(tǒng)特色的廟會,真是百看不厭。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身影活躍在其中,我們也十分欣慰,希望楊橋的廟會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fā)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