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話習俗:臘月廿六 割年肉 |
時間:2018-02-10 20:46:50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明天是農(nóng)歷臘月廿六,也是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殺豬割年肉的日子,現(xiàn)如今,人們生活富裕了,天天都能吃魚吃肉,農(nóng)村養(yǎng)豬的也少了,殺年豬的更是難得一見,但年前去菜場買點豬肉,做些肉圓,腌點咸肉的傳統(tǒng),依然保持了下來,來看記者陳杰的報道。 最近今天,湖塘消費品綜合市場的肉攤前異常忙碌,顧客們細心挑選,經(jīng)營戶們嫻熟地切肉稱重,一刻不得停歇?!芭D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市民:買了那個豬骨頭,還有那個小排條,過年用的,就買一點放冰柜里,想吃就炒一點。 其實年肉的說法很具有時代特征,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清苦,家庭成員又都比較多,讓吃肉變成一種奢望,好不容易盼到過年,才殺上一頭年豬分,犒勞一下家人和親戚。沒有養(yǎng)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過年,故稱為“年肉”。 市民:我們年輕的時候,小時候,家里有什么啊,要到過年的時候殺了豬才有吃,不殺豬還沒有吃呢,只有殺豬當天可以大吃一頓,可以燒幾碗菜的,要在城里的親戚送一點,割一刀肉送一點城里的親戚,反正農(nóng)村親戚都有的,剩下的肉就腌起來,等到親戚來了,再燒一點。 雖說現(xiàn)在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豬肉,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會去菜場多買些豬肉,回家做些肉圓,腌一點咸肉,灌點香腸,不僅用來招待客人,也為沿襲傳統(tǒng)。 湖塘消費品綜合市場經(jīng)營戶:肉圓放在罐頭里,
記者:一般過年做多少呢 湖塘消費品綜合市場經(jīng)營戶:十來斤,有的是上面澆一層豬油就好了,全是年前做好,過年只要拿出來吃吃就好了。 “年肉”講究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寓意日子紅紅火火。過去,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是多少人的期盼。到了今天,人們看重的則是年味的傳承。殺年豬,割年肉,就代表了年的來到。 過年話習俗:蒸五彩團子
迎喜氣新年 能帶來年味的不只是年肉,還有熱氣騰騰的糕團,當灶上的饅頭團子,蒸騰著蓬松暖熱的味道,年,就到了。在鄭陸鎮(zhèn)焦溪老街上,有這么一位店主,他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經(jīng)營著一家糕團店,下面咱們一起去那感受一下濃濃的年味吧。 早晨7點多,在焦溪老街入口處,高文元的“蘇糯焦溪團子”店就開門營業(yè)了,店里的大蒸籠疊成高高的一摞,在大灶上噴吐著熱氣。零下好幾度的寒冷天氣,并沒有阻擋食客們的腳步。68歲的陸秀珍今天是專門帶著朋友郭蘭萍,從常州市區(qū)趕到焦溪來買團子的。 市民
陸秀珍 我小時候喜歡吃芝麻的,那個很香,真的是很好吃。他這個團子就跟我小的時候的一樣的。
在很多老常州人的記憶里,每到過年,家里的大人都會聚在一起包團子,聊家常,孩子們則眼巴巴的圍著灶臺,就等著吃上一口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團子,咬上一口,皮糯餡香,回味無窮。而這樣的場景,現(xiàn)在就全部復原在了高文元的團子店里。 蘇糯焦溪團子店
店主
高文元:我們現(xiàn)在有8個阿姨在我們這里做,她們平均年齡是60歲。我們現(xiàn)在有8個阿姨在我們這里做,她們平均年齡是60歲。她們都是在我們焦溪鎮(zhèn)上有傳統(tǒng)的,有經(jīng)驗的老傳承。真正的小時候的味道,現(xiàn)在做的人不多啊,但是大家都在回憶。 今年49歲的高文元是土生土長的焦溪人,他對團子的感情,一直可以追溯到奶奶、外婆那一輩。
蘇糯焦溪團子店 店主
高文元:我奶奶在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在我們焦溪開了一個咸粥店,咸粥店里面呢,我們放了這個團子。這個團子現(xiàn)在我做的呢是古法。真正的古法,我們焦溪這邊,就是常州東邊是用的打的熟芡,什么叫熟芡呢,就是米粉加開水勾成芡。 上等的糯米和粳米以8:2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一部分放在滾燙的開水里和成糊狀,俗稱打熟芡,然后再與剩余的米粉一起搓揉,直至揉成有彈性的米粉團,坯子就做好了。 蘇糯焦溪團子店
店主
高文元:白色就是傳統(tǒng)的米粉,全是用當?shù)刈詈玫呐疵准庸ざ傻?,青團,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就是,年輕人的話說,就是大麥若葉,就是用我們這里的麥苗做的粉,黃的是南瓜餡做的,黑色的是荷蘭進口的竹炭。 高文元店里的手工團子除了有薺菜肉、蘿卜絲肉、芝麻、豆沙四種傳統(tǒng)口味之外,還有一種油屑餡口味的非常有特色。高文元說,他外婆家在羅溪那一帶,就喜歡做咸香味的油屑餡團子,他的母親把這種口味帶到了高家,現(xiàn)在,他又把這份味覺記憶傳承了下來。 蘇糯焦溪團子店
店主 高文元:我們那邊叫油屑餡,其實是用豬油熬成的板油去皮剁成的泥,再加上芝麻揉成的餡,但是我現(xiàn)在有加了核桃仁和松子仁在里面,讓大家都吃到外婆家的味道。
市民 郭蘭萍:太好吃了,真的太好吃了。 市民
陸秀珍:小時候我到我外婆家去,就是這樣的味道。棒棒的,好極了 吃了團子,團圓至福,而過年的意義不正是家人團圓?看著親人的笑臉,吃著可口的家鄉(xiāng)飯,拉拉家常聊聊心事,幸福莫過于此。 高文元的姐姐
高偉英:現(xiàn)在天天像過年,別人全來買,來買的人非常高興,那我們做的人也非常高興,這些阿姨也很高興。 冬日的早晨,吃上一口剛出鍋的團子,團團圓圓的感覺就越發(fā)真切了,因為在一個個糕團里,不僅藏著我們割舍不去的年味和回憶,也飽含了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