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口技,生活連線曾經報道過新北區(qū)的一位口技達人劉井泉,其實在咱們武進也有位口技老藝人,練習口技已有50多年的時間,聽說只要他一開口,小鳥就能和他對上話,真的有這么神奇么?
盡管連線記者打聽到老人住在學府東苑小區(qū),但是因為老人平時不用手機,所以按照事先提供的地址還是撲了個空。沒辦法,記者只好在小區(qū)隨便找了個人一問,沒想到還真就問到老人的住址了。
學府東苑 居民:潘壽康就在這里。
記者:他是不是會學鳥叫啊?
學府東苑居民:對,嘰嘰嘰嘰的叫。
學府東苑居民:他就在車庫里,你就從這一直走到頭。看來這潘老在小區(qū)里還挺有名氣,記者在52幢的車庫里見到了剛買菜回來的潘壽康老人。盡管今年已經78歲,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還挺硬朗。沒說兩句話,老人就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我們打了個招呼。
口技藝人 潘壽康(鳥叫)
潘壽康說,他這口技本領還是年輕時當消防員那會學的。為了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單位特意派他們去南京國術團學習武術,里頭正好有個口技班,他就經常去偷師學藝。和那種用哨子的口技不同的是,潘老的口技完全是靠自己發(fā)出聲來的,當年為了學好口技,還特意挫掉了一顆牙,利用舌頭控制牙齒縫隙的大小來發(fā)聲。
口技藝人 潘壽康:拿舌頭,往牙縫里頭舔,能夠蓋滿那個縫再吹。。。鳥叫起來并不張著嘴叫,也是含著舌頭叫的。
學會發(fā)聲只是口技的入門技法,要學的像還得花大功夫,剛開始那會,潘壽康每天都會到樹林里,聽各種各樣的鳥叫聲,然后再模仿,足足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才練就了一口絕妙的鳥叫聲。
口技藝人 潘壽康:這個是喊它來。。這個是圍繞在一起玩。。。這個是走了。
俗話說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說口生,這口技活也一樣?,F(xiàn)在潘康壽除了去公園遛彎聽叫鳥,偶爾還會去花鳥市場,和鳥兒們對對話,雖然次數不多,但每次去,都會吸引一大堆的“粉絲”。
市民:你真的是太厲害了,你的嘴里有什么東西吧。
市民:啊呀,我還以為是什么呢,原來是他嘴里出來的聲音啊,真的是太好玩了。
這鳥叫學的像不像,人說了還不算,得鳥兒說了才算。你看這只畫眉鳥本來只想在籠子里安靜的做個美男子,可是經不住潘老的挑釁,在籠子里上躥下跳的硬是要比比誰的嗓子亮。
市民:學的真像。
潘老說,口技這門技藝不僅能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有什么煩心事,扯上一嗓子,心境也就開朗了,對于這門技藝的傳承,老人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學,他也非常樂意教,只要能把這份快樂傳遞出去就行。 |